普里戈任丧命2年后鼎宝融,他的母亲站了出来,要给自己儿子讨个公道
两年前,普里戈任与“瓦格纳”的命运随着一场坠机戛然而止;两年后,85岁的母亲维奥莱塔首次面对镜头,用带着岁月沧桑的声音,为儿子的争议人生辩解,也揭开了“瓦格纳兵变”那些未被言说的隐情。
这场迟来的发声,不仅是一位母亲的执念,更折射出俄罗斯权力格局中冰冷的现实。
在维奥莱塔的讲述里,普里戈任首先是个“对战场有清醒认知,却不被重视的人”。她提到,俄乌冲突期间,普里戈任多次向俄高层建议,必须加快加固库尔斯克边境的防御设施——后续局势的发展,印证了这份担忧并非多余,可当时这一关键提醒,却没能进入权力核心的视野。
而对于儿子在老家圣彼得堡“口碑糟糕”的现状鼎宝融,老人也直言背后的复杂:“瓦格纳总部在那儿,巴赫穆特战役牺牲士兵的遗孀,看着‘瓦格纳’的招牌就难免心痛;再加上圣彼得堡反战情绪本就浓,受西方影响的精英群体又反感他支持普京,坏名声自然就传开了。”
展开剩余74%真正让普里戈任走向深渊的,是他与俄罗斯军方难以化解的矛盾。
维奥莱塔回忆,早在叙利亚战场上,普里戈任就与绍伊古等军方高层产生过摩擦;到了巴赫穆特战役,“瓦格纳”成了前线主力,伤亡数字不断攀升,普里戈任认定是绍伊古、格拉西莫夫故意克扣弹药,把他的部队当“消耗品”。
而在俄军将领眼中,“瓦格纳”凭借战功不断扩大影响力,早已成了需要警惕的“异己力量”——双方的猜忌像雪球越滚越大,最终在2023年夏天彻底爆发。关于那场震惊世界的“进军莫斯科”,维奥莱塔给出了完全不同于“叛乱”的解读:“他没有推翻政府的野心,只是一时冲动想逼高层让步。
”老人反复强调,普里戈任当时没有任何后续计划,更没想过争夺总统之位,唯一的诉求很简单——希望能进入俄罗斯军事领导层,获得直接向普京汇报的资格,让“瓦格纳”的声音被真正听到。
为了证明儿子的“纯粹爱国”,她还透露了两个细节:普里戈任从不让子女出国求学,也从未将名下资产转移到国外银行,始终把“根”扎在俄罗斯。但维奥莱塔也承认,自己早就看出了这场行动的风险。兵变前,她曾反复劝说普里戈任:“网上的支持都是虚的,没人会真的站出来帮你。
”可“瓦格纳”的核心成员却信心满满,觉得只要行动起来,必然能“一呼百应”。老人无奈地说:“他身边缺个能看清现实的人,没人能拉住他。
”更令人唏嘘的是,兵变结束后,普里戈任似乎已经预感到了结局——坠机前一周,母子俩最后一次见面,普里戈任的言行间满是“交代后事”的意味,仿佛早已知道自己躲不过这场厄运。
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,普里戈任的悲剧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。
普京当初支持他组建“瓦格纳”,既有打造“灵活境外作战力量”的需求,也有借这支部队平衡俄军势力的考量。
可俄乌冲突爆发后,“瓦格纳”即便战功赫赫,本质上仍是俄军正规军的补充,普里戈任的身份终究是“雇佣军首领”,而非体制内的核心力量。
他试图以这样的身份,去挑战俄罗斯成熟的军事体系和权力规则,既低估了克里姆林宫对“绝对控制权”的坚守,也高估了自己在权力棋盘上的分量——毕竟,比起有“车臣根据地”、能稳定北高加索局势的卡德罗夫,普里戈任的一切都依赖普京的信任,而兵变恰恰彻底摧毁了这份信任。如今,维奥莱塔的发声或许难以改变历史定论,但却让这场冰冷的权力博弈多了几分人性的底色。
正如外界所言,在俄罗斯的权力逻辑中,私人军事力量可以成为“国家工具”,却永远不能凌驾于“国家机器”之上——这是普里戈任用生命写下的教训,也是留给所有试图触碰权力红线者的警示。
而这位85岁老人为子讨公道的举动鼎宝融,更像是在为一段充满争议的过往,添上了一抹让人叹息的注脚。
发布于:安徽省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